在那杏花盛开的地方
北方又迎来了花期,任何阻力都难以阻挡大自然的脚步,舒展拘谨的神经,去迎接盛开的杏花。
(资料图)
我没有品味过梅花的香气,也无法领悟梅花凌寒独自开的风骨。我不在乎好看,只在乎实用,我对杏花却情有独钟。杏花堪称家乡的报春使者,催促着农民的脚步。
我对杏花有特别的记忆,因为我们的情结始于特殊年代。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农村杏树不多,我们全村三四十户人,拥有杏树的就那么两三家,只要杏树一开花,就令我魂牵梦绕,我觉得杏树浑身是宝,甚至对杏枝杏叶都有一种亲切感。
杏树寿命长,有的杏树能活百年之久,而且能持续结果。杏树养穷人,树体大,产量高,杏肉能填饱肚皮,也可将杏肉晒干,加工成休闲美食。杏仁可入药,价格不菲,每到冬天,那些有杏树的人悠闲地捣杏仁卖钱,特别羡慕人。
特殊政策导致地广人稀的农村不能种植杏树,即使在房前屋后努力栽活一两棵也被迫砍掉,所以我只能年年望着别人的杏树兴叹,有时我无法抑制馋欲或饥饿逼迫,冒着风险偷别人家的杏。偷就能得到眼现利益,但在那个年代,偷瓜果梨桃也有很大的风险,虽然罪不及盗窃,但一旦落下偷窃的名声,道德歧视的威慑力也不敢小觑。 那时生产队经营模式单一,杏树也算为数不多的家庭生活贴补。我没少偷过杏,为此也吃过苦头,所以克制着自己的情绪,这越激发起我对杏树的特殊好感。
后来政策允许自由种树,我家的杏树也开花结果了,每当年味散去,风和日丽的日子里,我就转悠在杏树下,观察在寒冬中孕育起来的干瘪的花蕾。乍暖还寒,天气异常干燥,干枯的枝条总能把一个个干瘪的花蕾孕育成丰满待放的花骨朵,这就是生命的神奇。满树的花蕾就是希望,不久就可以坦然地坐在树下或骑在枝干上享受自己的杏,也可以请曾经有杏树的人品尝,弥补自己当年给他们造成的损失,享受“秋生送瓜”的自信。
但这一愿望终未实现,当我家杏充足时,谁家也不缺瓜果,请人品尝别人也懒得搭理,更不会记起谁曾经偷盗过杏的往事来。也就在那时我离开了家乡,但我依然对杏树怀有独特的感情。
我虽然离开了家乡,但并没有远离杏花,杏花依然陪伴在我身边。学校花园中也有一棵杏树,尽管枝干单薄但生机勃勃,每到春天,杏树坚强地撑起了满身粉红色的花,也不知道从哪里招引来许多蜜蜂,开始报晓春天,淡淡的花香吸引着少男少女不安分的心。学校的杏树年年开花结果,但谁也没有收获一颗成熟的杏,自从花蕊里生出杏果后,有人就开始偷嘴。对于那些偷吃毛杏的女生我们没少开涮,听说孕妇妊娠期间喜欢吃酸杏,只要给她们一个含蓄的提示,她们就会带着含羞的面色逃离树下。这棵杏树三年间都早早地完成了结果的使命,枝干变得刚劲有力,是整个花园的独特一景。
毕业后我被分配到农村,我又回到杏花的身边,农民房前屋后、山梁上到处都有杏树。每到春天,漫山遍野杏花盛开,成为乡村一道靓丽的风景。我办公室门口前长一棵二尺多高的杏树,大概是孩子们丢下的杏核长成了杏树。杏树好种易活,对人无所求。我能近距离与杏树相处,时常关照它,其实也就给它浇点儿水而已。第二年这棵杏树竟然开出上百朵粉色的杏花来。我欣喜若狂,这不仅是因为我喜欢杏花,也因为它身上凝聚着我的爱意,午后陪伴在杏树旁批改作业、看看书,也算无聊中的惬意。
杏树第一年开花不结果,不出意外第二年就迎来挂果期,顺其自然地等待。可惜由于工作需要我调动了,在搬离我那把行囊时,我还特意跟我的杏树道别,我恋恋不舍,它也似乎含情脉脉,我相信它会像我一样,展望着美好的未来。
后来我陆续去了三所村小学,见到了许多杏树,也品尝了不同滋味的杏,但每个村子只待了一年,所以跟这些杏树没来得及深交,但杏花依然开在我的心扉间,每年都能徘徊在杏树下,欣赏杏花,恶意捉弄一下刚出工的、呆滞的蜜蜂,发泄内心的野性。
进城后,我迎来了我人生的工作巅峰,十多年没顾得及看杏花,虽然每年都能吃到杏,但此时吃杏或品尝、或迁就,吃到杏就能想到杏花,甚至能从杏的香味中领略杏花的芬芳。时过境迁,杏树还是杏树,杏花还是杏花,只是我在改变。
去年春天我又去一所学校工作,陌生的工作环境得努力适应,虽说依然是教书老本行,也显得缩手缩脚。无意间我发现学校大门口旁有一片杏树,几百棵的一片杏树林,我第一次见到这成片的杏树林,感到非常欣慰。树下枯死的荒草绊得让人难以下脚,看来主人只会种树,懒得养护,为什么不养护这些杏树?这也成为当下农村的普遍症结。我抓住枝条端详,壮实的花蕾爬满了枝条,不久将迎来满树的杏花,我等待着,等待着杏花盛开。
一天黎明时,窗外传来细雨敲打玻璃的声响,使我不禁想到“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我立即起床去杏林查看,果然开出不少杏花。
我没少光顾这片杏林,杏花没少陪伴我,为了留住这点儿记忆,我特意在杏花林中拍了一张相。开花结果顺其自然,我时常探访杏树林,不久杏成熟了,半熟的,熟的,熟透的,各种品种我都品尝过,没感觉到新鲜刺激,并非杏不好吃,而是我的胃口变了,但一种感觉没变:美看。一串串宝石般的杏子挂满枝头,嫩黄的、黄的、粉红的、深红的、紫红的,再高明的丹青妙手也难绘画出真实的杏色来,那是大自然的原创。杏预示着夏天的火热和丰收,记得当年打豌豆的时候,就是买杏的最佳时机,经过我们的一番纠缠,母亲在场上装起一升豌豆打发我们去邻居家买杏,一升豌豆买三升杏我觉得挺划算。
现在,这么多的杏,树下掉落一层无人捡,树林杂草丛生,很少有人逗留,连孩子们都不怎么光顾。假如这片杏树三十年前长在我们校门口不加监管,杏不会等到成熟一定会被清洗光。此情此景,是乡村衰败还是物质富饶?我无法回答。
人在改变,杏花如故。杏花是春的使者,留住这点儿记忆,期盼花开花落。春光年年轮回,我将一如既往地欣赏这勤快的春景,记住那杏花盛开的地方。
作者简介
姜波,1974年生,陕西省榆林市横山区人,中学语文高级教师,爱好写作。
壹点号一点写作课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2 人人建筑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8023326号-36 联系邮箱:855729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