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全国救助管理机构“开放日”十一周年到来之际,珠海市救助管理站“归途有爱”寻亲工作室揭牌仪式举行,该工作室将链接更多社会资源,运用科技手段,组建救助管理工作专业力量。同时,珠海市民政局举行座谈会并聘用12名社会监督员,进一步提升救助工作影响力。
【资料图】
“寻亲工作是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的重点难点。”珠海市救助管理站站长史涵介绍,近年来,珠海市救助管理站积极探索求助人员甄别寻亲的新方法,在创建“黄金72小时”“三公里半径法”“互联网+”等寻亲模式的基础上,不断注入科技元素,坚持用好科技手段和社会志愿服务两个平台,寻亲成功率达到95%以上。
在珠海市救助管理站滞留20余年受助人员李二妹(化名)的家属通过“粤省事”手机小程序人脸比对3秒成功寻亲;滞留珠海的精神障碍患者于女士(化名)通过DNA比对成功返回澳门;离家17年的任先生(化名)通过互联网寻亲成功与家属在珠海团聚……一系列寻亲成功案例,都是科技在救助管理工作领域广泛应用的成果。
数据显示,2019年以来,珠海市救助管理站共寻亲成功405人次,帮助送返滞留在珠海各定点医院的“三种”病人达222人次。其中,通过科技手段助力流浪露宿人员及港澳籍滞留珠海人士顺利回归家庭达215人次。
成立“归途有爱”寻亲工作室,目的是进一步强化寻亲工作专业能力建设,打造专业能力更强、服务质量成效更高的专业寻亲队伍。珠海市救助管理站将组建专业寻亲力量,主动联动公安部门和社会力量开展合作,有效提升寻亲工作的精准度和社会影响力。
活动现场,30多名社会各界人士到站参观,亲身体验救助接待、安检登记等服务流程。座谈会上,珠海市民政局有关负责人、珠海市救助管理站有关负责人、12名社会监督员、社会爱心人士和志愿者就科技赋能救助管理工作、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多元救助、发挥社会监督作用等问题进行深入交流。
珠海市政协委员沈继光表示,救助管理工作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积极作用,作为社会监督员,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影响力和号召力,链接社会上更多的人力、资金等资源支持救助站工作。
“给流浪乞讨人员提供遮风挡雨的地方,这是城市的‘肚量’。”珠海市民政局党组书记高宏伟表示,珠海将努力把救助管理站建设成枢纽型组织,汇聚更多社会力量、凝聚更多社会共识,维护社会民生保障的底线,提升城市“包容性”。
当日下午,救助站工作人员前往社区、车站、公园、广场、商业街等人流密集公共区域设置宣传点,通过分发宣传手册、视频播放向市民群众宣传救助政策,提升市民群众对救助管理的知晓度,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救助管理工作,让更多市民群众了解和参与救助管理工作。
【撰文】谢静怡
【摄影】南方+记者 钱文攀
【作者】 谢静怡;钱文攀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2 人人建筑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粤ICP备18023326号-36 联系邮箱:8557298@qq.com